從試驗終止探討安全性與監管挑戰,近期基因療法領域再傳重大進展。美國時間2024年6月15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官方公布已解除對Rocket Pharmaceuticals一項AAV( adeno‐associated virus)載體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的停試令。該試驗原為治療罕見遺傳疾病Pompe病的第一期/第二期(Phase I/II)多中心研究(ClinicalTrials.gov登錄號NCT05036894),因今年早期一名受試者於高劑量組別接受靜脈注射後出現嚴重肝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不幸死亡,臨時終止後引發產業震盪與投資者疑慮。
此消息公布後,股價隨即呈現V型反轉,顯示市場對基因療法安全性及監管趨嚴的敏感度。回溯去年以來,已有數家生技公司在高劑量AAV載體試驗中爆發嚴重不良事件,FDA亦加強風險監控,《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報告(Calcedo et al. 2017)指出,載體劑量與機體免疫反應呈正相關,提醒開發者必須兼顧療效和安全性。
深解AAV載體治療新模式與風險,本次試驗停擺主因為5×10¹³ viral genome/kg(vg/kg)高劑量組在未完善預處理之下,導致患者過度誘發先天性免疫反應。依據FDA解除停試函(FDA Clinical Hold Letter, 2024),Rocket須改採2.5×10¹³ vg/kg劑量,並優化預處理方案,包括術前連續3天口服類固醇(methylprednisolone 1 mg/kg/day)及單次rituximab(375 mg/m²)B細胞去除,以減少抗載體中和抗體產生。此外,公司也將加強術後血清肝酶及凝血功能監測,並落實30日前向FDA提交完整安全性追蹤報告(Safety Update Report)。
科技上,AAV載體以其組織定向性及長效表現受重視,但劑量上限與宿主免疫屏障仍為首要挑戰。PubMed文獻(Mingozzi & High, 2013)建議,劑量下調與免疫抑制聯合策略,可在維持表達水準同時降低嚴重不良事件機率。對於市場而言,此次調整提供了可複製的新安全性指引,亦反映監管機構對基因療法住院不良事件之警戒心態。
放眼全球基因療法產業發展新局勢,Rocket恢復試驗不僅為公司贏回研發節奏,也提示競爭者必須重新檢視臨床設計。從Novartis對治療地中海貧血(Beta‐thalassemia)的Zynteglo(BB305)III期試驗,到bluebird bio乳突病毒載體CAR‐T療法的監管溝通,安全性與長期隨訪皆是影響上市時間表的關鍵因素。資本市場方面,根據Evaluate Pharma 2024報告,基因療法市場規模預計2030年達到約550億美元,然而聯合研發、併購潮及專利布局將更加活絡。
在亞太區,台灣、新加坡與日本皆積極放寬細胞及基因療法法規,導入FDA-CBER對等審查程序,並設立快速審查通道,加速本地研發能量。對投資人而言,此波調整強調早期技術平台安全性驗證及監管溝通的重要性;對產業政策制定者,則是檢視法規靈活度與國際接軌的考驗。未來,基因療法廠商如何在全球多中心臨床中落實動態風險管控?亞洲市場能否透過跨國合作建立完善追蹤機制?值得持續觀察。